不同类型的技术公司,甚至同一家技术公司的不同阶段,会面对不同的管理难题。最近离开了工作6年的公司,开始找新的工作。常想,如果面试官问我这几年遇到了哪些管理难题,我该如何回答?
最近离开了工作6年的公司。在离别的日子里,无心做事只是发呆,或者刷手机消磨时间,也会忍不住的回想这些年的经历。总问自己,如果再遇到某某情况,应该怎么处理才好?还会发起一些灵魂拷问,经营公司到底是先做人?还是先做事?
加入这家公司之前,我还是一个简单纯粹的技术人,见山是山,见水是水。彼时带的团队不过10人,平时还有老板和平级经理们的帮衬,怎么看都是个刚入门的管理新手。经过这六年的洗礼,也许性格层面的缺陷难以改变,比如:依旧风风火火猛打猛冲,管与不管的度也欠了火候。但确实感到自己上了道,段位有了升级。明白了先理再管;明白了选不好也就管不好;明白了管人是管理预期;明白了管人也是生意,诚信为先。
最后这家公司,和老板是朋友,角色也不是职业经理人,更多是合伙人。除了本该做的技术管理,公司商业模式的探索和公司运营等方方面面都参与其中。也就能以更高视角看待和理解问题。很多职业经理人视角看到的难题,站在更高视角看,也许是某种趋势问题(战略问题,非战术问题),甚至可能问题本身就不是正确的问题。总结一下这几年最让我头疼的几个难题:
项目太多
其实这不是技术管理问题。问一下自己“为什么有这么多项目”?答案很明确,公司战略有问题:没找到方向,四处出击,又不能果断舍弃鸡肋方向,结果就是项目只增不减。起初钱还够,有新项目新方向就招一票人开干;后来钱不够,开新项目不敢招新人,只好旧人背着旧项目杀进新项目,身上负担越来越重。
可不可以砍项目聚焦一下?初期,觉得自己有钱有能力,四处开花结果。中期,抱着侥幸心理,不忍放弃沉默成本,没有及时收缩。温水煮青蛙,晃晃悠悠到了后期,发现情况不妙时,已是人多船大,大船换小船,到底谁下船谁上船?谁上谁下都是不愉快。此时如果狠下心,断臂求生也还有一战,可惜大家(包括我自己)都不想做坏人,宁可手拉手往死路上走。
招什么样的员工
创业公司钱少,起步验证阶段,就把角色配齐不现实。试想一下,如果尝试一个IoT相关项目,需要一个做Android工控程序的角色,要不要立马招一个?招到了,结果项目失败。新方向不需要Android开发,公司辞退员工关闭岗位。对员工短短几个月上岗下岗很不公平,对公司招聘解聘也不划算。创业公司在找到正确方向前,特别是验证商业模式阶段,应该只招多面手,即有工作弹性的员工。
如果多面手实在不好招,或者项目紧急,或者要用的技术太偏门,多面手也无法解决,宁可找外包团队也不要轻易就招一个新角色。说到这里,平时多备一些外包资源,包括正规外包公司和老同事资源,很是有帮助。
另外再说一下招与不招,招多少的问题:
- 商业模式不确认,千万不要扩充团队。
- 商业模式确认了,可以考虑适当角色有一定冗余量。例如:运维和运营岗,工作量弹性大,且产品一旦发布只要赚钱就要经营下去,没有研发不可怕,没有运维和运营可就垮了。
- 其余岗位,如果一个人能解决就不要招两个人。
- 最佳状态两个人做三个人的工作。当然工资奖金要给到位,不能让大家白幸苦。
总之,人少的团队,容易调整,沟通高效,管理成本低,每人可以多赚一些钱,皆大欢喜。
怎么算对员工好
给员工发很多奖金,每年定期涨工资,当然员工很高兴。可真正认可公司的员工,更需要的是公司活得好,活得长久,能分享长期利益;另外,工作能给他们成就感。如果以上两点保证不了,比如:公司岌岌可危,那该裁员就裁员,对大家都好;再比如,项目没起色,员工感觉不到有收获,该关停就关停;再比如,那些希望工资高,希望不996的朋友,可能一开始就不适合创业公司,招聘时大家就应该把这个问题谈清楚,不要互相耽误。对愿意分享公司长期利益,对创业公司失败风险认同,同时渴求成就的伙伴,建立坦诚互信的关系(大家互相知道,对方不会坑自己),是对他们真正的尊重和好。